氧槍是氧氣煉鋼的供氧設備,它是隨著氧氣煉鋼工藝的不斷發展而發明、發展起來的。R.社勒和同事利用瑞士Gerlafigen鋼廠的2.5t轉爐,1947年首次進行在鋼液面上吹入高速氧流的試驗,并在1948年3月獲得成功。同年,在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林茨(Linz)廠2t和15t轉爐進行試驗,并于1949年10月成功煉出第一爐鋼,1952年和1953年先后在林茨和道納維茨(Donawitz)兩個鋼廠投入工業生產。這就是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又稱“LD”煉鋼法,在美國叫“BOF”或“BOP”法。它是世界煉鋼技術史上的一次革命,對世界鋼鐵生產在20世紀50年代所產生的飛躍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具有生產率高、基建投資少和建設速度快、鋼水質量好、適合多品種和高品種鋼的冶煉生產、大幅度節能、生產成本低以及經濟效益好等一系列優點。
“LD”煉鋼法的廣泛應用與發展,說明氧槍是現代煉鋼生產的關鍵設備。氧槍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鋼產品的產量、質量、品種、原料消耗及成本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而氧槍對吹煉的影響則是通過氧氣射流流股與熔池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關鍵在于研究氧氣射流的性能特征,即射流的衰減及其分布。隨著轉爐大型化的發展氧槍噴頭經歷了單孔向多孔的發展過程,孔型由直筒型向拉瓦爾型及螺旋型發展,三種孔型的特征如下。
1 拉瓦爾型噴頭:特點是壓力能可有效地轉變為動能,氧氣出口速度快,穿透能力強,形成穩定的超音速射流,氧槍性能好。
2 直筒型噴頭:特點是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適用于平爐氧槍和電爐氧槍,氧氣出口速度慢,衰減快,射流不穩定。
3 螺旋型噴頭:特點是氧氣出口呈旋轉氣流,攪拌好,化渣快,噴濺小,但結構復雜,加工困難,壽命短。
因為拉瓦爾孔型具有比較高的射流速度,所以氧槍噴頭一般都采用拉瓦爾孔型。為了便于制作擴張段,均簡化為圓錐形。在最近幾年的不斷進化中,甚至還出現了“突擴”、“旋轉”等特殊孔型。按氧槍噴頭的制造方法,氧槍可分為鑄造噴頭、鍛壓組裝式噴頭及鍛鑄結合噴頭,三種噴頭特點下表所示。
表 氧槍噴頭的制造方法
根據氧槍性能的發展,氧槍經歷了從普通氧槍向雙流氧槍的發展。雙流氧槍是當代氧槍的最新技術,它又可以分為下列4種結構形式:(1)雙流道氧槍。氧槍為四層管結構,主氧流和副氧流可以單獨控制。?。?)雙流道雙層氧槍。主氧流和副氧流雖然不能單獨控制,但因結構簡單,具有雙流氧槍二次燃燒的優點,而易于推廣,目前在全國應用的大多數雙流氧槍,都是這種結構形式。(3)分流氧槍。主氧流和副氧流不能單獨控制,但因結構簡單,具有雙流氧槍二次燃燒的優點,易于推廣。(4)分流雙層氧槍。主氧流和副氧流分布于兩層平面,但不能單獨控制。
——本文摘自論文文獻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