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H真空精煉
Ruhrstahl 公司和Heraeus公司1957年開發的。也稱鋼液循環脫氣法,將鋼液提升到一容器內處理。不要求特定的鋼包凈空高度,反應速度也不受鋼包凈空高度的限制,主要冶煉高質量產品,如軸承鋼、IF鋼、硅鋼、不銹鋼、齒輪鋼等。國內RH設備主要依靠進口。
RH工藝特點:(1)反應速度快,表觀脫碳速度常數kC可達到3.5min-1。處理周期短,生產效率高,常與轉爐配套使用。 (2)反應效率高,鋼水直接在真空室內進行反應,可生產H≤0.5×10-6,N≤25×10-6,C≤10×10-6的超純凈鋼。(3)可進行吹氧脫碳和二次燃燒進行熱補償,減少處理溫降;(4)可進行噴粉脫硫,生產[S]≤5×10-6的超低硫鋼。
RH真空工藝過程:出鋼后,鋼包測溫取樣;下降真空室,插入深度為150-200mm;起動真空泵,一根插入管輸入驅動氣體;當真空室的壓力降到26-10kpa后,循環加??;鋼水上升速度為5m/s、下降速度為1-2m/s;氣泡在鋼液中將氣體及夾雜帶出。
RH精煉效果影響因素
?。?)極限真空度與抽氣速率
國際發展趨勢:提高真空泵的抽氣能力,使RH達到極限真空度(66.7Pa)的抽氣時間縮短到2min;
?。?)鋼水循環流量Q
進一步提高鋼水的循環流量Q。Q決定于下降管內徑D,真空室內鋼水深度H和吹Ar的氣體流量G。
(3)表觀反應速度常數kx
?。?)頂吹供氧強度和槍位控制
向RH內吹入純氧,可以提高RH在高碳低氧區內的脫碳速度,有利于提高RH的初始含碳量。RH內鋼水碳氧比[C]/[O]≤0.66時,RH脫碳的限制環節是鋼水中碳的擴散; [C]/[O] ≥0.6時,熔池內氧的傳質速度決定了脫碳速度。
?。?)脫硫劑成分及噴粉工藝控制
提高脫硫劑中CaF2的配比至40%,增加脫硫劑用量,有利于提高RH脫硫的效果,適宜冶煉[S]≤10ppm的超低硫鋼。
RH的發展:
-OB (Oxygen Blowing),真空室下部吹氧脫碳
-KTB (Kawasaki Top Blowing) 日本川崎,頂吹氧燃燒CO,補償溫降。
-PB(Powder Blowing),真空室下部噴粉脫P、S。
-KTB/PB
2.5 CAS、CAS-OB精煉工藝
工藝優點:鋼液升溫和精確控制鋼水溫度;促進夾雜物上浮,提高鋼水純凈度,可控制酸溶鋁≤0.005%,鋼水T[O]降低20%~40%;精確控制鋼液成分,實現窄成分控制,可提高合金收得率20%~50%;均勻鋼水成分和溫度;與喂線配合,可進行夾雜物的變性處理;冶煉節奏快,適合轉爐的冶煉節奏。
CAS-OB在原CAS站增設吹氬提穩功能,增設的氧槍安裝在隔離罩的中心,采用頂吹自消耗型氧槍,鋁及其它合金由加料口直接投到鋼水面。 放熱劑主要是鋁,提溫時采用連續供鋁方式;升溫速度快,熱效率高;6~12℃/min,升幅可達100℃,終點溫度波動±≤5℃;設備投資少,操作成本低和控制過程簡便、快速、準確;OB后續的CAS處理,保證了吹氧后大量細小Al2O3夾雜的上浮和快速去除,保證了鋼水質量不受吹氬的影響;當溫度較高時可不作OB處理。
CAS-OB的操作工藝
?。?)吹氬升溫和終點溫度控制
在吹氧過程中連續加入鋁丸,控制Al/O2比是避免鋼中C、Si、Mn等元素燒損和控制鋼中酸溶鋁含量的關鍵技術。采用溶解鋁氧化升溫工藝,屬于體相加熱,熱效率高于90%。通常每噸鋼水升溫1℃,耗鋁量為350~450g。升溫速度快,整個CAS-OB處理周期為11~16min,可與轉爐生產節奏相匹配。
(2)吹Ar工藝與夾雜物去除
采用加鋁升溫,鋁氧化生成大量Al2O3夾雜,并可能使鋼中鋁含量升高。在加熱過程中精確控制Al/O2比及攪拌強度;升溫后保證一定時間的吹Ar攪拌,促進夾雜物上浮。
?。?)合金微調工藝
出鋼時,對鋼水成分進行精調,并取鋼水樣進行快速分析,根據化學分析結果,在CAS處理中補加合金進行鋼水成分的最終調整,實現窄成分控制。
CAS-OB的冶煉效果:升溫速度5-6℃/min;吹氧前后成分變化不大;[O]基本不變,可降低[N]含量。
2.6 噴粉工藝:效果最好、投資及使用成本最低也是最不好掌握的技術,可脫硫、脫磷、合金化、夾雜變性;
——本文摘自百度文庫